許多疾病早期無明顯症狀,尤其是慢性病與癌症。為了讓國人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,衛生福利部自民國114年起,擴大公費成人體檢與癌症篩檢對象,強化預防保健服務。▎健檢年齡下修,30歲也該注意健康 從114年1月開始,成人體檢預防保健服務年齡門檻由40歲下修至30歲。新的檢查頻率如下:(1)30-39歲:每5年1次。(2)40-64歲:每3年1次。(3)65歲以上、55歲以上原住民、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:每年1次。體檢內容包括:身高、體重、腰圍、血壓、抽血(血糖、血脂、肝腎功能、尿酸)、尿液檢查,衛教諮詢等。 ▎國健署同步優化,五大癌症篩檢更全面 大腸癌:45-74歲民眾、40-44歲有家族史者,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。 乳癌:40-74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。 子宮頸癌:25-29歲婦女每3年抹片檢查;30歲以上每年至少1次。另針對35、45、65歲加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。 肺癌:45-74歲男性/40-74歲女性且具肺癌家族史者、50-74歲重度吸菸者,提供每2年1次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。 口腔癌:18歲以上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嚼檳榔(含已戒)或吸菸習慣者,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。 ▎沒症狀也別大意!健檢救了他一命 36歲張先生,是市場老闆,平日壓力大、飲食不定、不愛運動。原本認為自己年輕不需要檢查,在太太的勸說下參加公費成人體檢。結果發現血壓高(150/95)、血脂與血糖異常,且糞便潛血呈陽性。進一步安排大腸鏡後,發現有一顆腺瘤性息肉,雖然未癌變,但若未處理,未來可能演變為大腸癌。醫師當下切除息肉,並針對代謝問題提供治療與生活指導。張先生感慨地說:「還好有健檢!」 ▎誰應該特別注意? (1)有家族病史者:如父母或兄弟姊妹有慢性病或癌症史。(2)有不良生活習慣者:如抽菸、酗酒、肥胖、久坐等。(3)有輕微症狀卻忽略者:如排便習慣改變、體重減輕、慢性疲倦等。 其實,不論有無症狀,只要符合資格,都應善用這些免費資源。因為真正的健康,不是等有病才處理,而是從預防做起。西園醫院健檢組諮詢及預約專線:(02)2307-6925 或 (02)2307-6968 轉1201、1202。
肺癌多年來高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,衛福部最新公佈111年度癌症登記報告,有17982名肺癌新增患者,不含原位癌平均每天就有49人,而女性肺癌的發生率超過大腸癌,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2位,是一大健康警訊。
(A) 61歲女性於國健署「乳房攝影篩檢」發現:左乳上方有一不尋常的群聚鈣化點、經手術證實為乳房原位癌,後續恢復良好。
另一名55歲女性於國健署「乳房攝影篩檢」發現:左乳下方有一局部腫塊合併組織變形,經切片證實為早期乳房侵襲癌。
29歲女性,無生育史、無乳癌家族史。健康檢查經由「乳房超音波」發現:右乳內下側有一個14.8x6.2mm大小的不規則狀腫塊,經切片證實為乳癌,因早期發現而即時手術,恢復良好。
凱格爾運動 |
![]() |
動作說明
|
許多疾病早期無明顯症狀,尤其是慢性病與癌症。為了讓國人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,衛生福利部自民國114年起,擴大公費成人體檢與癌症篩檢對象,強化預防保健服務。▎健檢年齡下修,30歲也該注意健康 從114年1月開始,成人體檢預防保健服務年齡門檻由40歲下修至30歲。新的檢查頻率如下:(1)30-39歲:每5年1次。(2)40-64歲:每3年1次。(3)65歲以上、55歲以上原住民、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:每年1次。體檢內容包括:身高、體重、腰圍、血壓、抽血(血糖、血脂、肝腎功能、尿酸)、尿液檢查,衛教諮詢等。 ▎國健署同步優化,五大癌症篩檢更全面 大腸癌:45-74歲民眾、40-44歲有家族史者,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。 乳癌:40-74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。 子宮頸癌:25-29歲婦女每3年抹片檢查;30歲以上每年至少1次。另針對35、45、65歲加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。 肺癌:45-74歲男性/40-74歲女性且具肺癌家族史者、50-74歲重度吸菸者,提供每2年1次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。 口腔癌:18歲以上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嚼檳榔(含已戒)或吸菸習慣者,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。 ▎沒症狀也別大意!健檢救了他一命 36歲張先生,是市場老闆,平日壓力大、飲食不定、不愛運動。原本認為自己年輕不需要檢查,在太太的勸說下參加公費成人體檢。結果發現血壓高(150/95)、血脂與血糖異常,且糞便潛血呈陽性。進一步安排大腸鏡後,發現有一顆腺瘤性息肉,雖然未癌變,但若未處理,未來可能演變為大腸癌。醫師當下切除息肉,並針對代謝問題提供治療與生活指導。張先生感慨地說:「還好有健檢!」 ▎誰應該特別注意? (1)有家族病史者:如父母或兄弟姊妹有慢性病或癌症史。(2)有不良生活習慣者:如抽菸、酗酒、肥胖、久坐等。(3)有輕微症狀卻忽略者:如排便習慣改變、體重減輕、慢性疲倦等。 其實,不論有無症狀,只要符合資格,都應善用這些免費資源。因為真正的健康,不是等有病才處理,而是從預防做起。西園醫院健檢組諮詢及預約專線:(02)2307-6925 或 (02)2307-6968 轉1201、1202。
肺癌多年來高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,衛福部最新公佈111年度癌症登記報告,有17982名肺癌新增患者,不含原位癌平均每天就有49人,而女性肺癌的發生率超過大腸癌,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2位,是一大健康警訊。
(A) 61歲女性於國健署「乳房攝影篩檢」發現:左乳上方有一不尋常的群聚鈣化點、經手術證實為乳房原位癌,後續恢復良好。
另一名55歲女性於國健署「乳房攝影篩檢」發現:左乳下方有一局部腫塊合併組織變形,經切片證實為早期乳房侵襲癌。
29歲女性,無生育史、無乳癌家族史。健康檢查經由「乳房超音波」發現:右乳內下側有一個14.8x6.2mm大小的不規則狀腫塊,經切片證實為乳癌,因早期發現而即時手術,恢復良好。
凱格爾運動 |
![]() |
動作說明
|
每日例行門診裡,總是有幾位自己懷疑或已被其他醫師診斷「自律神經失調」的病人,這類病人症狀五花八門,從昏眩、頭痛、耳鳴、易累、胸悶、心悸、腸胃不適、便秘、嘔吐、噁心、腰酸背痛、發冷、多汗、呼吸困難、頻尿、皮膚異常、睡眠障礙、內分泌失調等,從頭到腳身體不適感,到各種心理上之症狀,如不安、焦慮、憂鬱、煩悶、易怒、食慾不振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減退皆有。然而這些病人的共同疑惑與要求是: 醫師,我要做甚麼檢查才能查出我的自律神經失調?自律神經檢測儀的出現提供了一個窗口,讓我們正視這些惱人的身心症狀。
目前醫療用自律神經檢測最常見的是測量心率變異性。所謂「心率變異(heart rate variability)」,簡稱HRV,是利用心跳速度的變化作為指標,間接了解自律神經的活性狀態。心臟規律跳動是維持身體穩定血流的重要因素,通常人體平均心率為每分鐘跳動約72 次, 然而心率在表面宏觀的靜態恆定下,還隱藏了一些微細的波動。這些波動不是心律不整,而是人體為應付體內外各種變化,如壓力、情緒、發炎、賀爾蒙、食物等,心跳間隔產生極微幅變動,其可容許的幅度約為40毫秒,一般心電圖是偵測不出來的,此種微幅變動即為心率變異。
心率變異是如何產生的呢? 簡而言之,心跳快慢的調節靠的是自律神經系統,而自律神經系統又分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,兩者獨立運行又互相拮抗。交感神經可使心率上升,副交感神經則使心率下降,我們所測得的心率正是二者之間的調控平衡結果。自律神經系統顧名思義為自主化反射性的運行,無法以人的意志力來控制,更無法操控其變化。它分佈在全身各器官之中,控制著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。
心率變異性在醫療上的應用最早是由心臟科醫師發現其重要性,當心率變異數值愈差,未來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愈高。報告指出瀕臨死亡者、換心人、或戴心律調整器者,其心率變異幾乎為零。此外,心率變異與年齡有極大關聯性,20歲的年輕人其心率變異為60歲年長者的2至3倍。HRV不只可以用來預測發生心血管疾病病人的長期存活率,經反覆研究確認心率變異反應著自律神經總活性的強弱, 並可做為個人整體健康情形的重要指標。當心率變異不正常,代表自律神經功能不好,也反映可能隱藏著的身心不健康。目前臨床應用更推及心血管疾病、睡眠障礙、肥胖、憂鬱症、更年期等研究。
一般而言自律神經檢測儀檢測過程約5~10分鐘,過程如接受心電圖檢查般,此檢查為非侵入性且無輻射。其適用對象為不明原因失眠、心悸、胸悶、倦怠、頭暈、腸胃不適等族群。某些特定狀況不適合接受HVR檢測,包括:本身裝有心律調節器者、已知有心律不整之病症、心臟已裝有心導管支架者、長期服用鎮定劑或是興奮劑且無法停藥者。
當HRV檢測結果顯示自律神經功能失衡,病患可以先檢視生活中的慢性壓力,調整生活作息與睡眠品質,善用腹式呼吸,減少咖啡菸酒等。攝取天然食材、各式蔬果,並透過運動、瑜珈、正念冥想或音樂,以紓解過多壓力。醫師也將針對個別檢測結果分析,給予進一步專業建議與治療。
傾聽來自身體的深層訊息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首要工作,這訊息可能是緊急求救訊號,也可能只是早期善意提醒,身體需要近一步休息或調養。自律神經功能牽涉廣泛,把自律神經檢測當作工具,提供醫師更精準的臨床資料,一同尋找出解決方案,方是醫病雙贏的局面。
Sonablate-200 是由領先世界先進的 Focus Surgery Inc.(U.S.A) 所開發完成,經直腸方式的高能量聚焦攝護腺治療儀器,它的優點如下:
幾乎不出血
Sonablate-200是經由直腸在攝護腺組織上照射超音波,使細胞產生凝固性壞死。因此,類似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中的出血現象幾乎沒有。
不造成治療領域外組織的損害
Sonablate-200的超音波強度,集中於0.2x0.2x1cm的極小焦點中。由電腦的自動控制,準確照射。對於中間、周圍的組織幾乎沒有影響,治療過程中,電腦嚴格監控周圍組織的溫度,以確保安全。
不直接接觸治療區域
對於在治療區域內的尿道,Sonablate-200採用不接觸式的治療。治療後不引起因治療區域的刺激症狀,因此,可早期改善患者的症狀。
很少的疼痛
因採用經直腸的治療方式,治療中不疼痛,治療後也少如雷射治療後的刺激症狀,排尿痛也很少。
合併症的危險性低
出血或感染症少,逆行性射精的顧慮低。同時,因治療不經尿道,不會引起尿道創傷及狹窄。
不影響性生活及射精
總括來說,各種治療方式中,Sonable-200以其安全性及低侵襲性而言,足以造福大多數排尿困難之攝護腺肥大患者,更因其不影響性功能,對於中度攝護腺肥大患者的預防性治療是一大福音。
本院引進美國首屈一指的醫學中心級HOUVAII紫外線照光儀,以嘉惠病患。可進行紫外線A與紫外線B的照射治療。而紫外線B所採用的為新一代窄頻燈管,效果優於傳統之寬頻燈管,紫外線照射治療之適應症有:
詳細內容,請洽皮膚科。
※本設備 承蒙財團法人台北市六桂慈善基金會捐贈,謹此敬表謝意。
做胃鏡檢查時,通常患者最害怕的是檢查過程中,產生噁心感及吸不到氣的感覺,因此在需要胃鏡檢查時成了逃兵,耽誤早期診斷疾病時機。也有很多患者聽到他人的經驗分享,害怕大腸鏡檢查時,發生脹痛難耐,甚是產生腸破血流情形,所以拒絕早期大腸鏡檢查,等到疾病惡化時,狀況已不是醫師所能掌控。因此無痛內視鏡的發展,提供患者以一種舒適的方式來接受檢查的選擇。
無痛內視鏡是藉由靜脈注射短效鎮靜及麻醉止痛藥物,以達到胃鏡大腸鏡檢查過程中能減少病患焦慮、不安與疼痛,並使病患忘記檢查時痛楚。檢查醫師在患者穩定狀態下,可以不用分神關注患者過程中的不適反應,反倒更能專心多注意到腸胃黏膜的病變。患者腸胃道蠕動收縮也較為輕微,能減少遺漏病灶機率,更重要的一點是遇到病灶時能調整至最佳處置角度,從容的解決問題。因此無痛胃腸鏡與傳統胃腸鏡比較,無痛胃腸鏡的優點是較無死角、較短檢查時間、較高診斷率及較佳病灶清除率。
醫師要提醒的是,完整胃腸鏡檢查只靠醫師是不可能完成的,患者必須做好嚴格空腹清腸準備。畢竟腸胃道中的若殘存太多食物殘渣及糞便,在檢查中要花時間抽吸清除,一來可能還是抽吸不乾淨,二則拖延整體檢查時間,並增加麻醉劑量及腸胃道灌氣時間,都會增加檢查後短暫不適機會。最後若是患者清腸不乾淨,有可能病灶會被糞便遮蓋,而使檢查“不完全”,喪失做無痛腸胃鏡最大目的。
年齡是許多胃腸道疾病危險因子之一,因此五十歲以上成人,若有一段時間不明原因腹脹、腹痛、體重減輕、貧血,或是糞便顏色、頻率及粗細質地的改變,請儘速找醫師討論,可以安排無痛內視鏡檢查,找出問題所在。
膽囊的解剖位置及功能 膽囊位於肝臟下方,主要功能為濃縮及儲存膽汁的囊狀儲存庫,且可分泌膽囊刺激素(CCK)使膽囊收縮。
膽結石形成、症狀及併發症 膽結石便是膽囊中含有石頭,一般分為膽固醇結石及膽色素結石,形成原因是因膽汁因各種不同原因超過飽和界線而形成小結晶,再慢慢積聚變大或變多結石,臨床上以超過30歲以後較為常見。
大多數病人膽結石是沒有症狀的,臨床症狀的出現代表膽結石的滾動或造成阻塞,輕微者會有右上腹悶痛,嚴重者會劇烈絞痛,且疼痛會延伸至背部或右肩部,膽結石不只是疼痛,當膽結石滾動時,常見併發症為急性膽囊炎、膽道炎及胰臟炎。 急性膽囊炎是因結石卡住膽囊出口,若沒有回復,除疼痛外,易引起膽囊腫脹,甚至壞死。
膽道炎是因為結石掉入總膽管引起的,會造成病人黃疸、敗血症,若結石在總膽管末端會引發胰臟炎,大多數(70-80%)膽結石病人會先發生疼痛(疼痛代表膽結石隨著飲食、膽收縮造成石頭滾動),再發生之後常見的併發症(急性、慢性膽囊炎,膽道炎及胰臟炎),但少數膽結石病人(10%左右)第一次發作便是嚴重併發症產生,所以哪些病人的膽結石需要治療呢?
膽結石的診斷及治療 常有上腹、尤其右上腹疼痛的病人、或有家族膽結石病史、高熱量飲食及其高危險族群,都需例行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膽結石。 目前全世界處理膽結石方式都是需要做膽囊切除術(膽囊摘除),而最好手術方法便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。手術併發症呢?會有一段適應期,在飯後容易大便稀或輕微拉肚子,約2-3個月左右。
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」是利用腹腔鏡手術將膽囊切除,可說是近年來外科醫學上最大的進步,是用來處理膽結石及膽瘜肉最好手術方式。它是利用腹腔鏡在腹壁上打1-4個0.5-2.5公分的小傷口進入腹腔完成手術,和傳統剖腹性膽囊切除10-20公分傷口差異大,病人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後,較不疼痛、傷口也較美觀,住院天數短,不需放置鼻胃管及尿管,一般手術後隔天就可進食。
因為當食物進入胃腸後,膽囊收縮使膽汁進入總膽管再流入十二指腸中以幫助脂肪的消化,所以當我們攝取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時,膽囊便會收縮較為厲害以幫助脂肪乳化為較小顆粒。
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。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