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析中運動訓練

腎臟內科 簡政浩醫師

阿華是一位退休的上班族,之前因三高控制不佳,腎功能逐漸惡化,於十年前開始接受規則的血液透析治療(俗稱洗腎)。開始洗腎後,阿華飲食、服藥順從性、生活作息都比之前改善很多,可說是洗腎病人的典範。但他明顯感到體力越來越差,爬樓梯回家也要中途休息好幾次。雖然有跟阿華提及開始運動及復健的計劃來增進心肺能力及肌力,但他因擔心無法負荷及跌倒風險而遲遲未開始。

▎結合復健與透析:院內創新運動計畫啟動
本院復健科徐伯誠主任到院服務後,在院方的支持下,開始與腎臟科合作,針對合適的洗腎患者進行血液透析中的運動訓練。經過半年的持續訓練後,阿華的氣色明顯好很多,心肺功能以及肌力都進步不少,可以一口氣爬四層樓的樓梯回家,中間不用休息了。

▎透析中運動助益多
血液透析中的運動訓練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,許多的大型研究也顯示出在透析中的運動訓練帶來非常多的好處。舉例來說,一篇在2023年刊登在頂尖醫學期刊NEJM evidence,由德國多個醫學中心共同進行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顯示:將1121個血液透析病患隨機分成兩組,一組接受為期12個月的透析中運動訓練包括耐力訓練(在透析床上架設腳踏車)及阻力訓練(彈力帶,阻力裝置),一組維持原本正常的透析模式。在12個月的訓練結束後,很明顯的接受訓練的那組病人在生理機能、生活品質都有不少的改善,住院率及死亡率也降低許多。在STS60(計算60秒坐到站姿到坐可進行的次數)的測驗中,透析中訓練介入的病人從平均16.2次進步到19.2次,沒有接受訓練的病人從平均16.2次退步到14.7次。

▎耐力+阻力雙管齊下
本院的運動中透析訓練也是分成耐力訓練及阻力訓練兩部分,以耐力訓練為主。
耐力訓練是以架設在洗腎病床上的踩踏式腳踏車訓練台為主,訓練台有不同的阻力大小可供調整,每位患者可以根據當下的身體狀況做調整,跟復健治療師溝通後,以適合的阻力及運動時間慢慢改善身體的狀況。
阻力運動部分則是根據病人意願及需要加強的目標,由復健師藉由彈性帶提供不同的拉力,與目標肌群拮抗,漸進式增加負荷,達成增強肌力的效果。在評估訓練效果部分,由於在國內因為醫療生態的關係,時間非常的緊湊忙碌,無法像國外的臨床研究一樣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各種運動指標的評估,因此以在洗腎中藉由電阻式身體組成分析儀,每三個月分析一次身體組成(肌肉量、體脂肪等)來評估運動介入成效。在最初三個月就可以看到有運動的病人在肌肉量方面都有提升,後續的追蹤也發現,持續接受運動介入的病人身體組成都有持續進步,平均住院率及住院天數也都比不願意接受運動的人低。

▎打破惡性循環,打造正向健康循環
多數洗腎患者都有需多的共病症如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等。現在主流的研究都指出,這些疾病的治療除了飲食、藥物的配合外,運動相當重要。然而許多患者因為長期慢性病導致運動意願低落,加上有肌少症、行動不便或失能需要長期臥床,如此一來造成惡性循環。透析中的運動訓練對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,躺在床上運動無跌倒風險,專業治療師就在旁邊可量身訂做訓練方案,訓練過程中醫師、護理師、生命徵象監測儀器都在一旁,隨時監測確保安全無虞,在規律的、漸進式、科學化的訓練之後,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,減少失能風險,在同樣的血液透析治療時間內,讓身體肌能獲得最大幅度的改進。

 


認識醫師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