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男性不可忽視的健康警訊–淺談攝護腺肥大與自我照護
泌尿科 張宇鳴醫師
「攝護腺」又稱為「前列腺」,位於男性膀胱出口下方,直腸的前方,連接尿道;主要功能是分泌攝護腺液大約構成精液百分之三十的成份。正常年輕男性的攝護腺大約為20公克左右,隨著年紀增長與男性荷爾蒙刺激,40歲以上的男性可能開始出現臨床攝護腺肥大的症狀。例如:尿流變細、排尿費力、殘尿感、夜尿、尿急等症狀。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,攝護腺肥大已成為泌尿科相當常見的男性疾病之一。
▎檢查方法及藥物治療
目前對於攝護腺肥大的檢查方法有:(一)肛門指診 (二)經直腸前列腺超音波(三)尿流速檢查。普遍而言,輕度攝護腺肥大選擇藥物治療即有不錯的效果;常用的藥物分為兩類:(一)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:作用快速,常被作為治療攝護腺肥大的第一線用藥,(二) 5α還原酶抑制劑:缺點為需長期服用(至少連續服用一個月以上),才能顯出藥物的療效,另外有二到三成的機率會使性功能下降。雖然服用藥物可減輕部分症狀,但對於嚴重排尿困難、尿不出來(尿滯留)、反覆感染、血尿、腎功能受損等症狀嚴重者,手術才能解決排尿問題。近年來,低侵襲性手術治療已經有取代傳統攝護腺肥大手術的趨勢。其中以鐳射應用在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最為廣泛。
▎攝護腺的維護可以分幾部份
- 飲食調整多吃蔬果與抗氧化食物:
番茄[富含茄紅素(lycopene)],十字花科蔬菜:如花椰菜、芥藍,堅果與深海魚。
減少紅肉與高脂乳製品及補充鋅與硒。
規律運動:有氧運動及凱格爾運動。 - 維持正常排尿與水分攝取:
避免憋尿及適量飲水,每天約1.5–2公升。 - 控制體重與代謝健康:
避免肥胖:肥胖(尤其是腹部脂肪)與攝護腺肥大和癌症風險相關。管理血糖與血壓。 - 避免不良習慣:
限制酒精與咖啡因,戒菸及避免久坐。留意症狀及早就醫 - 若出現以下症狀,應就醫檢查:
排尿困難、尿流細弱、頻尿(尤其夜間)。血尿、射精疼痛或骨盆持續不適。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