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肌腺症:三大症狀與治療選擇

 

婦產科 王郁菁醫師

「子宮內膜異位症」顧名思義是指子宮內膜的細胞剝落後跑到不正確的位置,依位置區分為:在子宮肌肉層的子宮肌腺症、在卵巢的巧克力囊腫、及散在到其他器官部位的異位症。子宮內膜異位的形成原因到至今仍未完全清楚,但有以下幾種原因。

1. 經血逆流:子宮內膜組織沿著輸卵管逆流至卵巢及骨盆腔。
2. 血液及淋巴液傳播:藉此跑到骨盆以外的組織。這可以解釋肺部及鼻腔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的細胞案例。
3. 異常免疫反應:免疫系統無法辨識及消除跑錯位置內膜細胞。

子宮肌腺症三大症狀包括:(1)月經量特多:若2小時或甚至不到就得更換衛生棉超過一天,就表示月經量太多。(2)漸進式經痛:通常會一年比一年痛。(3)不孕率增加。其他症狀還包括經期過長、非經期出血、性交疼痛等等。

這當中經痛是最常見也最難忍受的症狀,通常在月經前1~2 天或月經中最痛;可是也有嚴重者在月經1~2 週前當異位組織開始脹大時,就會出現續發性充血性經痛。這樣疼痛的時間甚至可以長達15-20天之久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。

▎子宮肌腺症有哪些治療方式?

治療方式,會根據患者的年紀、子宮肌腺症嚴重程度、是否需保留生育能力而有不同的考量和選擇。

  • 手術:若症狀程度嚴重、病人已無生育需求:考慮手術治療,惟一根治方法方式為子宮全切除,或保留子宮頸的次切除。
  • 口服藥或避孕藥改善症狀:這類藥物多為黃體素成份,能達到緩解骨盆腔疼痛、月經過多、出血等症狀,不過只是抑制內膜暫時不活化,需天天服用。
  • 性腺激素釋放促進劑(停經針):只能使用六個月因為容易有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。

女性停經後卵巢不再工作,子宮肌腺症的確會改善甚至可以說是痊癒。然而,停經年齡因人而異,一般女性停經時間約在45-55歲,也不乏55歲以上尚未停經者,若出現經痛加劇、月經異常、不孕等狀況,應盡早就醫診斷與治療,才能擁有穩定健康的生活品質。


認識醫師

 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