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照護民眾眼部健康,本院眼科引進最新「OCT-3D眼底斷層掃描」檢查服務,就如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的發展對臨床醫學帶來的便利與革新,OCT眼底檢查能看出視網膜下的病灶,清楚的掌握視網膜各層的病變。對於較細微的黃斑部病變,OCT可以提供肉眼看不到的橫斷切面影像,也可以計算出以往以肉眼無法評估的視網膜厚度,提供眼科醫師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。另外,以往青光眼患者被發現時已有視野缺損,視神經已壞,近期研究發現,眼壓高時,即使視野並無任何缺損,視網膜組織細胞就有變薄的跡象,因此OCT檢查可以發揮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優勢,保存更多的視覺功能。 在現今用眼過度的時代,許多手機及3C產品的殘害下,不只是近視會持續加深,黃斑部病變、青光眼及飛蚊症...等病變發生率也持續攀升,對於三高風險族群,更需要定期做眼底檢查,以保護眼睛,避免更多的傷害。民眾如有相關需求,歡迎諮詢眼科門診。
良好的睡眠對於我們大腦及器官功能的維持有不可取代的作用。然而,我們隨機訪問路人「過去一週您的睡眠是否足夠?您是否能回想最近有哪一次起床是神清氣爽的自然醒?」答案皆為「否」的比例可能高達三分之二!同時現代人傾向熬夜及晚睡,經常因學習、加班、使用3C產品及娛樂放鬆而延長夜晚活動時間,睡眠時數被壓縮導致睡眠不足,遠低於建議每日7~9小時的睡眠時數,並陷入熬夜、失眠的惡性循環,對於心血管及認知功能都有很大的殺傷力。 ▎失眠的定義及成因 「失眠」的定義為對於睡眠的品質、長度感到不滿意,並且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,最終致使白天精神倦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心情憂鬱等。急性失眠與壓力或適應障礙有關,症狀不超過3個月;慢性失眠則長達3個月以上,每週至少有3次上述症狀,成因相當複雜,可能包括過去事件觸發、長期壓力、焦慮、身體病痛、夜尿、藥物影響、甚至已不可考。 ▎睡眠對心腦健康的影響 美國心臟協會(AHA)在2022年公布「生活健康八要素Life’s essential 8」,其中提到要維持心血管健康,最重要的是要:1控制飲食、2維持身體適當活動、3戒菸、4維持體重、5控制血壓、6控制血糖、7控制膽固醇、8擁有良好的睡眠! 睡眠不佳可能導致罹患三高疾病的風險上升、導致肥胖,此外不良的睡眠品質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、引起認知功能退化、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,以及可能導致憂鬱症。由此可見,睡眠對我們健康的影響極為重要。 ▎如何擁有良好的睡眠 建議規律作息,盡量不熬夜。若您有失眠的困擾,可先檢視個人的睡眠衛生(sleep hygiene)是否良好,包括:勿過量攝取咖啡因、減少午睡、保持黑暗及安靜的睡眠環境、避免睡前吃太飽及劇烈運動、減少睡前使用3C產品的時間等。此外,有些潛在身體病痛、內科疾病或精神疾患均可能影響您的睡眠,建議您若有失眠困擾,可至醫療院所就診由專業醫師評估!
當談到顧筋骨,通常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強健骨質、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,但除此之外,退化性關節炎也是造成很多人活動力下降的原因之一。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?簡而言之是軟骨磨損、退化造成發炎、疼痛甚至關節變形,病因除了肥胖、勞力密集、肌少症等原因,高膽固醇、胰島素阻抗、氧化壓力及發炎也可能造成軟骨耗損。因此,退化性關節炎該怎麼吃呢?推薦大家「地中海飲食型態」,它具備以下特點: 充足多樣的新鮮蔬果 膠原蛋白是軟骨組織的重要成分,維生素C可幫助膠原蛋白合成。芭樂及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高。多攝取各色蔬果還可獲得多種抗氧化物質,如:茄紅素、花青素、beta胡蘿蔔素等。而維生素K不足可能出現與退化性關節炎有關的軟骨礦化,可多食用綠花椰菜、菠菜來補充。 選擇全榖雜糧類食物 相較於甜食、精製澱粉,全榖雜糧類食物纖維含量高、消化速度慢,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,減少糖化作用與體內發炎反應。控制體重時,高纖的全榖雜糧類食物也更有飽足感! 使用橄欖油,並搭配堅果 初榨橄欖油除了含大量酚類具抗氧化功能外,且有研究指出,橄欖油中的刺激醛(oleocanthal)具有與抗發炎藥物布洛芬(Ibuprofen)有類似的效果;同時,橄欖油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壞的膽固醇也有幫助。堅果則是富含強抗氧化劑維生素E,也有降膽固醇效果。 多食用魚類,尤其是含omega-3脂肪酸的魚 多數烹調用油omega-6脂肪酸含量高,易造成飲食omega-6及omega-3脂肪酸比例失衡,身體傾向發炎,因此建議多攝取鮭魚、鯖魚等omega-3脂肪酸含量高的魚類。 適當攝取乳品類 乳品類是高鈣食物來源,有助於維持骨骼密度,有較佳的活動力,並減少肌少症的風險,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有間接幫助。
王小姐,48歲,身高160公分,體重82公斤,BMI為32,屬於肥胖。她常感疲倦,膝蓋疼痛,且家族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。雖然她曾嘗試控制飲食,體重卻持續增加,因此前來門診尋求減重建議。▎肥胖成因 肥胖問題普遍存在各年齡層,隨著年齡增長,荷爾蒙變化和代謝率下降,使得體重更難控制。肥胖不僅影響外觀,還增加糖尿病、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風險。王小姐的肥胖可能由多重因素引起。女性在年齡增長後,雌激素濃度下降,使脂肪更易囤積在腹部。此外,基礎代謝率的下降及久坐生活方式也使體重管理更具挑戰。這些因素不僅影響體態,還顯著提高代謝異常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 ▎減重方式 1.飲食調整 首要是採取均衡、低熱量的飲食策略。減少加工食品、糖分和飽和脂肪攝取,增加纖維、蛋白質及健康脂肪能提升飽足感。配合營養師指導,她可逐步調整飲食習慣,控制食量,實現長期減重目標。 2.運動療法 對中年女性及有膝關節問題者,建議進行低衝擊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或騎腳踏車等,每週至少150分鐘,能燃燒脂肪及改善心肺功能。肌力訓練(如彈力帶或啞鈴重量訓練)能提升肌肉量與基礎代謝率,減少年齡帶來的肌肉流失。 3.藥物治療 當飲食和運動無法顯著減重時,藥物治療可作為輔助。衛福部核准的減重藥物包括:羅氏鮮 (Xenical)、康纖芙 (Contrave) 及善纖達 (Saxenda),尚無健保給付,經醫師處方後可自費使用。藥物應結合其他減重措施使用,且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,確保安全。 理想減重目標為每週減0.5至1公斤,每月可達2至4公斤。透過飲食、運動及藥物治療,並配合醫師和營養師的協助,王小姐在三個月內減掉8公斤,約為初始體重的10%,健康狀況獲得顯著改善。減重雖具挑戰,但只要有正確計劃和持續努力,就能達成目標。 民眾如減重相關問題,歡迎至家庭醫學科劉彥伶醫師門診諮詢。
良好的睡眠對於我們大腦及器官功能的維持有不可取代的作用。然而,我們隨機訪問路人「過去一週您的睡眠是否足夠?您是否能回想最近有哪一次起床是神清氣爽的自然醒?」答案皆為「否」的比例可能高達三分之二!同時現代人傾向熬夜及晚睡,經常因學習、加班、使用3C產品及娛樂放鬆而延長夜晚活動時間,睡眠時數被壓縮導致睡眠不足,遠低於建議每日7~9小時的睡眠時數,並陷入熬夜、失眠的惡性循環,對於心血管及認知功能都有很大的殺傷力。 ▎失眠的定義及成因 「失眠」的定義為對於睡眠的品質、長度感到不滿意,並且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,最終致使白天精神倦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心情憂鬱等。急性失眠與壓力或適應障礙有關,症狀不超過3個月;慢性失眠則長達3個月以上,每週至少有3次上述症狀,成因相當複雜,可能包括過去事件觸發、長期壓力、焦慮、身體病痛、夜尿、藥物影響、甚至已不可考。 ▎睡眠對心腦健康的影響 美國心臟協會(AHA)在2022年公布「生活健康八要素Life’s essential 8」,其中提到要維持心血管健康,最重要的是要:1控制飲食、2維持身體適當活動、3戒菸、4維持體重、5控制血壓、6控制血糖、7控制膽固醇、8擁有良好的睡眠! 睡眠不佳可能導致罹患三高疾病的風險上升、導致肥胖,此外不良的睡眠品質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、引起認知功能退化、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,以及可能導致憂鬱症。由此可見,睡眠對我們健康的影響極為重要。 ▎如何擁有良好的睡眠 建議規律作息,盡量不熬夜。若您有失眠的困擾,可先檢視個人的睡眠衛生(sleep hygiene)是否良好,包括:勿過量攝取咖啡因、減少午睡、保持黑暗及安靜的睡眠環境、避免睡前吃太飽及劇烈運動、減少睡前使用3C產品的時間等。此外,有些潛在身體病痛、內科疾病或精神疾患均可能影響您的睡眠,建議您若有失眠困擾,可至醫療院所就診由專業醫師評估!
當談到顧筋骨,通常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強健骨質、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,但除此之外,退化性關節炎也是造成很多人活動力下降的原因之一。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?簡而言之是軟骨磨損、退化造成發炎、疼痛甚至關節變形,病因除了肥胖、勞力密集、肌少症等原因,高膽固醇、胰島素阻抗、氧化壓力及發炎也可能造成軟骨耗損。因此,退化性關節炎該怎麼吃呢?推薦大家「地中海飲食型態」,它具備以下特點: 充足多樣的新鮮蔬果 膠原蛋白是軟骨組織的重要成分,維生素C可幫助膠原蛋白合成。芭樂及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高。多攝取各色蔬果還可獲得多種抗氧化物質,如:茄紅素、花青素、beta胡蘿蔔素等。而維生素K不足可能出現與退化性關節炎有關的軟骨礦化,可多食用綠花椰菜、菠菜來補充。 選擇全榖雜糧類食物 相較於甜食、精製澱粉,全榖雜糧類食物纖維含量高、消化速度慢,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,減少糖化作用與體內發炎反應。控制體重時,高纖的全榖雜糧類食物也更有飽足感! 使用橄欖油,並搭配堅果 初榨橄欖油除了含大量酚類具抗氧化功能外,且有研究指出,橄欖油中的刺激醛(oleocanthal)具有與抗發炎藥物布洛芬(Ibuprofen)有類似的效果;同時,橄欖油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壞的膽固醇也有幫助。堅果則是富含強抗氧化劑維生素E,也有降膽固醇效果。 多食用魚類,尤其是含omega-3脂肪酸的魚 多數烹調用油omega-6脂肪酸含量高,易造成飲食omega-6及omega-3脂肪酸比例失衡,身體傾向發炎,因此建議多攝取鮭魚、鯖魚等omega-3脂肪酸含量高的魚類。 適當攝取乳品類 乳品類是高鈣食物來源,有助於維持骨骼密度,有較佳的活動力,並減少肌少症的風險,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有間接幫助。
王小姐,48歲,身高160公分,體重82公斤,BMI為32,屬於肥胖。她常感疲倦,膝蓋疼痛,且家族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。雖然她曾嘗試控制飲食,體重卻持續增加,因此前來門診尋求減重建議。▎肥胖成因 肥胖問題普遍存在各年齡層,隨著年齡增長,荷爾蒙變化和代謝率下降,使得體重更難控制。肥胖不僅影響外觀,還增加糖尿病、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風險。王小姐的肥胖可能由多重因素引起。女性在年齡增長後,雌激素濃度下降,使脂肪更易囤積在腹部。此外,基礎代謝率的下降及久坐生活方式也使體重管理更具挑戰。這些因素不僅影響體態,還顯著提高代謝異常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 ▎減重方式 1.飲食調整 首要是採取均衡、低熱量的飲食策略。減少加工食品、糖分和飽和脂肪攝取,增加纖維、蛋白質及健康脂肪能提升飽足感。配合營養師指導,她可逐步調整飲食習慣,控制食量,實現長期減重目標。 2.運動療法 對中年女性及有膝關節問題者,建議進行低衝擊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或騎腳踏車等,每週至少150分鐘,能燃燒脂肪及改善心肺功能。肌力訓練(如彈力帶或啞鈴重量訓練)能提升肌肉量與基礎代謝率,減少年齡帶來的肌肉流失。 3.藥物治療 當飲食和運動無法顯著減重時,藥物治療可作為輔助。衛福部核准的減重藥物包括:羅氏鮮 (Xenical)、康纖芙 (Contrave) 及善纖達 (Saxenda),尚無健保給付,經醫師處方後可自費使用。藥物應結合其他減重措施使用,且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,確保安全。 理想減重目標為每週減0.5至1公斤,每月可達2至4公斤。透過飲食、運動及藥物治療,並配合醫師和營養師的協助,王小姐在三個月內減掉8公斤,約為初始體重的10%,健康狀況獲得顯著改善。減重雖具挑戰,但只要有正確計劃和持續努力,就能達成目標。 民眾如減重相關問題,歡迎至家庭醫學科劉彥伶醫師門診諮詢。
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。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