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健保目前以西醫、中醫療法為主,著重在服藥、打針、復健、推拿等成熟的治療。但是對於常見的神經痛、軟組織水腫等症狀,有些患者無法依循上述治療得到良好的效果,在他們身上就變成了「疑難雜症」。▎頻率共振微電流FSM介紹 俗話說,能幫助人的方式愈多越好,本院新進治療儀器「頻率共振微電流(Frequency Resonance Microcurrent,縮寫FSM)」,在過去物理學上知道「共振」可以在組織、空氣之間傳導,例如可藉由手上的電動汽車鑰匙打開車鎖。而在19世紀,國外醫界前輩發現可以用特定頻率傳遞到人體,治療特定病症。於1940年代,美國的自然療法醫師開始使用前人留下的頻率表,來嘗試治療疑難雜症。 隨著技術繼續改良,前人開始設計出微電流(小於500μA),是一般復健常用的低周波電流的1/1000,對人體無害、卻已經能達到治療效果。且科技進步,更可將所有功能濃縮在一台小機器中。 FSM主要是醫師分析患者不適症狀,調整兩種頻率的組合來對患部產生共振。第一種頻率是代表病況的頻率,例如修復疤痕、增加分泌、減少發炎等等;而第二種頻率是針對我們所要治療的結構,例如神經、肌肉、肌腱、內臟等等,每個部位有反應的頻率都不盡相同。
(圖一,當初感染皮膚痕跡)
負極則用沾濕的毛巾蓋住整片胸部疼痛的區域(見圖二)
帶狀皰疹(民間常稱為「皮蛇」)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。若曾經感染過水痘,痊癒後病毒並未完全消失,而是潛伏在背根神經節中。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,例如:過度疲勞、時差變化、壓力過大、年齡增長、大手術、嚴重創傷或接受癌症化療等情況下,潛伏的病毒可能會重新活躍,形成帶狀皰疹,這種病症會在皮膚上出現水泡,並沿著神經節呈帶狀分布。帶狀皰疹主要後遺症之一是皰疹後神經痛,多見於中老年人。患者常常感到刺痛、麻癢、觸電般的感覺或灼燒感,嚴重時會影響情緒、干擾睡眠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 ▎預防方法 帶狀疱疹的發生,主要是因為免疫系統功能下降,讓潛伏在體內的病毒重新活躍起來。因此,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非常重要。建議保持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,以及適當壓力管理,這些都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,減少帶狀疱疹發作風險。 免疫力可能隨著年紀而減弱,進而引起帶狀皰疹的發作,這使得年齡50歲以上為帶狀皰疹的危險因子。另外,曾發生過帶狀泡疹、患有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的疾病,如糖尿病、慢性腎臟病、癌症、人類免疫缺乏病毒(HIV)感染,或一些需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疾病,都為帶狀皰疹的危險族群,建議施打疫苗為更有效的預防方式。 ▎疫苗接種 現行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,分別是較早期的活性減毒疫苗(Zostavax伏帶疹)和較新的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(Shingrix欣剋疹)。 (1)活性減毒疫苗:優點只須施打一劑,整體保護可降低約50%的帶狀疱疹發生率,但缺點因其為具有活性之疫苗,不適合明確患有免疫力功能不全或缺乏的患者。 (2)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:較新的疫苗,需施打兩劑 (間隔二至六個月),研究顯示可降低帶狀皰疹發生率90%,由於疫苗不具有病毒活性,相較安全,除了預防帶狀皰疹,也可降低皰疹後神經痛的併發症。 帶狀皰疹的「疹後神經痛」是很嚴重的後遺症,常常會讓病患痛到難以入睡,在治療上有時也是十分困難,因此預防更為重要,歡迎有意施打疫苗的民眾可掛號家庭醫學科門診諮詢評估。
台灣健保目前以西醫、中醫療法為主,著重在服藥、打針、復健、推拿等成熟的治療。但是對於常見的神經痛、軟組織水腫等症狀,有些患者無法依循上述治療得到良好的效果,在他們身上就變成了「疑難雜症」。▎頻率共振微電流FSM介紹 俗話說,能幫助人的方式愈多越好,本院新進治療儀器「頻率共振微電流(Frequency Resonance Microcurrent,縮寫FSM)」,在過去物理學上知道「共振」可以在組織、空氣之間傳導,例如可藉由手上的電動汽車鑰匙打開車鎖。而在19世紀,國外醫界前輩發現可以用特定頻率傳遞到人體,治療特定病症。於1940年代,美國的自然療法醫師開始使用前人留下的頻率表,來嘗試治療疑難雜症。 隨著技術繼續改良,前人開始設計出微電流(小於500μA),是一般復健常用的低周波電流的1/1000,對人體無害、卻已經能達到治療效果。且科技進步,更可將所有功能濃縮在一台小機器中。 FSM主要是醫師分析患者不適症狀,調整兩種頻率的組合來對患部產生共振。第一種頻率是代表病況的頻率,例如修復疤痕、增加分泌、減少發炎等等;而第二種頻率是針對我們所要治療的結構,例如神經、肌肉、肌腱、內臟等等,每個部位有反應的頻率都不盡相同。
(圖一,當初感染皮膚痕跡)
負極則用沾濕的毛巾蓋住整片胸部疼痛的區域(見圖二)
帶狀皰疹(民間常稱為「皮蛇」)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。若曾經感染過水痘,痊癒後病毒並未完全消失,而是潛伏在背根神經節中。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,例如:過度疲勞、時差變化、壓力過大、年齡增長、大手術、嚴重創傷或接受癌症化療等情況下,潛伏的病毒可能會重新活躍,形成帶狀皰疹,這種病症會在皮膚上出現水泡,並沿著神經節呈帶狀分布。帶狀皰疹主要後遺症之一是皰疹後神經痛,多見於中老年人。患者常常感到刺痛、麻癢、觸電般的感覺或灼燒感,嚴重時會影響情緒、干擾睡眠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 ▎預防方法 帶狀疱疹的發生,主要是因為免疫系統功能下降,讓潛伏在體內的病毒重新活躍起來。因此,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非常重要。建議保持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,以及適當壓力管理,這些都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,減少帶狀疱疹發作風險。 免疫力可能隨著年紀而減弱,進而引起帶狀皰疹的發作,這使得年齡50歲以上為帶狀皰疹的危險因子。另外,曾發生過帶狀泡疹、患有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的疾病,如糖尿病、慢性腎臟病、癌症、人類免疫缺乏病毒(HIV)感染,或一些需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疾病,都為帶狀皰疹的危險族群,建議施打疫苗為更有效的預防方式。 ▎疫苗接種 現行有兩種帶狀疱疹疫苗,分別是較早期的活性減毒疫苗(Zostavax伏帶疹)和較新的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(Shingrix欣剋疹)。 (1)活性減毒疫苗:優點只須施打一劑,整體保護可降低約50%的帶狀疱疹發生率,但缺點因其為具有活性之疫苗,不適合明確患有免疫力功能不全或缺乏的患者。 (2)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:較新的疫苗,需施打兩劑 (間隔二至六個月),研究顯示可降低帶狀皰疹發生率90%,由於疫苗不具有病毒活性,相較安全,除了預防帶狀皰疹,也可降低皰疹後神經痛的併發症。 帶狀皰疹的「疹後神經痛」是很嚴重的後遺症,常常會讓病患痛到難以入睡,在治療上有時也是十分困難,因此預防更為重要,歡迎有意施打疫苗的民眾可掛號家庭醫學科門診諮詢評估。
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。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