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網》泰國皇太后曾缺血性中風 醫:3症狀常突然跌倒

詩麗吉曾在2012年因急性缺血性中風而跌倒,從此淡出公開場合。西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向堯表示,要視為「準中風」處置。(歐新社)
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泰國王室辦公室於24日宣布,太后詩麗吉(Her Majesty Queen Sirikit The Queen Mother)在泰國朱拉隆功紀念醫院安詳辭世,享壽93歲。她自2012年因運動時突感到不適並跌倒,經磁振造影檢查確診為缺血性中風,之後即淡出,甚至未出席當年國王蒲美蓬85歲的壽誕盛禮。

根據西園醫院衛教資料,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向堯指出,病人常因突然覺得頭暈、心悸、視力模糊,若不注意易跌倒。他說,曾有一位60多歲婦人因天氣冷,剛起床準備運動即發生症狀,送至醫院後,卻已無上述症狀,為了慎重起見,由神內醫師接手,並要求住院觀察。

謝向堯說,腦血管缺血是腦中風之一,眾所周知,最典型的腦中風就是血管塞住腦部特定區域,導致一手一腳無力、講話模糊,或合併其他症狀。而暫時性腦血管缺血, 簡單來比喻,就是腦部快中風了,但在血管完全塞住前一瞬間又自然通了,所以沒有留下後遺症。從症狀發生到完全恢復正常,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。

但在臨床處置上要視同「準中風」,謝向堯說,若忽視不注意,幾天之內很有可能再度發生類似症狀,搞不好就真的血管塞住了也說不定。

謝向堯提到,除了確定血壓、血脂是否控制良好之外,通常需要做頸動脈超音波以評估血管狹窄程度。大多數的血管硬化如果在可接受範圍以內,只需服用預防中風的藥物即可(抗血小板藥物,如阿斯匹靈);假如血管硬化超過預期,例如狹窄程度超過70%,因為有很大機率發生再度中風,除了服用藥物外,甚至必須考慮做介入性治療,也就是在重要血管特別狹窄處擺放血管內支架、撐開血管。

他說,若懷疑患者腦內血管有廣泛硬化,或是其實本次事件之前可能早已有過中風跡象,由於頸動脈超音波並無法完全看清腦內較深層血管,甚至必須做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或磁振造影血管攝影去釐清腦內狀況。

甚至心臟部分,至少須做心電圖;必要時還得評估心臟超音波,或安排長時間心電圖以釐清是否可能有陣發性心律不整、心臟血栓或瓣膜疾病等等。萬一心臟也有問題,也須會同心臟科一併處理相關疾病。

新聞出處

認識醫師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