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謝功能異常脂肪肝疾病

 

肝膽腸胃內科 葉勇呈醫師

脂肪肝,也是俗稱的「肝包油」,過去認為肝內堆積過多脂肪,如今發現脂肪肝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,與心血管疾病、肥胖以及糖尿病有極大關聯,因此最新的名稱為代謝功能異常脂肪肝疾病(metabolic dysfunction-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, MASLD),若脂肪肝未控制,約有12-40%的機會出現代謝功能異常脂肪肝炎(MASH),代表肝細胞出現發炎反應,若肝臟反覆慢性發炎其中有15%可能會進展到肝硬化,約2.5-13%會出現肝癌。

超音波是診斷脂肪肝最常見工具,醫師主觀將脂肪肝分為輕/中/重度脂肪肝,但醫師之間判讀仍有些微差異,近來有脂肪肝量化工具如attenuation image(ATI)等技術,將脂肪肝程度量化為數值,有助提升客觀性,方便追蹤治療效果。此外肝臟反覆發炎,恐導致肝臟粗糙,進一步進展到肝纖維化或肝硬化,而傳統超音波無法早期偵測肝纖維化,對脂肪肝合併代謝症候群、肥胖高風險族群,建議定期接受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測,如:計算肝纖維化指數(FIB-4):便宜方便,準確率較低。2肝纖維化掃描儀(Fibroscan、SWE):能準確且數值量化的肝纖維化評估。

▎脂肪肝治療
(一)體重控制:體重過重者減少5%體重可改善脂肪肝,減少7-10%可改善肝臟纖維化,體重正常者,目標可設為3~5%。(二)飲食調整:地中海飲食對於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及脂肪肝病具有保護作用,同時減少精緻加工食品、少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攝取。(三)規律運動:每週安排中等強度運動且時間大於150分鐘,以有氧運動為佳。(四)藥物治療: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24年核准第一款可治療代謝異常脂肪肝炎口服藥物Rezdiffra (resmetirom),目前尚未在台灣上市。而有代謝症候群等共病的患者,建議將共病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,如糖尿病患者建議使用腸泌素藥物或排糖藥(SGLT2抑制劑);而高血脂患者也是脂肪肝的高風險族群,也建議使用降血脂藥(statin)。

代謝異常脂肪肝病不容輕忽,應接受醫師專業診治,積極治療及改善生活習慣,才能擁有健康彩色的肝。

 


認識醫師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