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該做哪種檢查?」、「哪項健檢最值得投資?」 30+男性必讀!2025健康檢查指南

 

家醫科 林智文醫師

近年來,隨著健康意識提升,除了一般公司行號為員工提供的定期健康檢查外,政府與各醫療院所也持續推廣成人健檢、老人健檢、癌症篩檢。因此,越來越多30歲以上男性也開始主動規劃每年的健康檢查。不過,面對琳瑯滿目的檢查項目,如果預算有限,許多人可能會困惑:「我該做哪種檢查?」、「哪些健檢最值得投資?」因此筆者將從臨床數據與專業觀點切入,針對30歲以上的男性,提供量身打造的健檢套餐建議,讓您在2025年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聰明的選擇!

▎男性健康意識提升,主動管理成趨勢
根據近年數據顯示,男性參與自費健檢的比率逐年增加,尤其是30-50歲這個年齡層,顯示現代男性愈發重視健康管理。雖然男性在健檢意識的啟動上普遍比女性晚一些,但一旦有了家室或事業穩定後,更願意主動投資健康。

▎不同年齡層男性健檢重點項目

  • 30-40歲男性(新貴潮男):事業起飛期,預防代謝與肝病
    此階段的男性,多處於事業起飛、人生衝刺期,生活步調快、壓力大,飲食與作息不規律,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群、脂肪肝等問題。
    建議檢查項目:
    血脂肪、血糖與胰島素阻抗檢測(評估血脂異常、糖尿病風險)
    肝功能檢測與腹部超音波(檢查脂肪肝、膽結石等)
    心電圖與運動心電圖(排除心血管疾病)
    大腸鏡檢查(提升大腸癌早期診斷率)
    癌症已連續多年蟬聯男性死因首位,其中大腸癌更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,相較於糞便潛血檢查,大腸鏡檢查更能有效早期發現大腸瘜肉、大腸癌與其他病灶

 

  • 40-60歲男性(熟成型男):中年轉折期,聚焦心血管與癌症篩檢
    邁入40歲以後的男性,事業、家庭兩頭燒,此階段的男性將面臨更多與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相關的健康威脅,此時別讓健康成為犧牲品。
    建議除了上述項目外,需增加以下項目:
   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(篩檢肺癌的最佳工具)*若有吸菸習慣,應加做肺功能檢查以評估呼吸道狀況
    心臟與頸動脈超音波、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(了解心血管硬化情況)
    攝護腺特異抗原(PSA)檢查及攝護腺超音波*有攝護腺癌家族史者,建議可以攝護腺磁振造影做完整攝護腺評估
    針對特殊族群,應考慮以進階的影像檢查工具做全面的癌症篩檢。例如:有BC型肝炎帶原、飲酒習慣、腹腔內臟器(肝膽胰脾腎)癌症家族史者,建議做腹部電腦斷層掃瞄或磁振造影,以獲取更好的檢查品質

 

  • 60歲以上男性(黃金紳士):逐漸步入銀髮族群,預防慢性病、提升生活品質
    退休生活不是終點,而是優雅生活的新起點,此階段的男性除需注意慢性病與癌症早期偵測外,更應該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而持續努力。
    建議除了上述項目外,需增加以下項目:
    心臟電腦斷層血管攝影(精準評估心臟血管的鈣化、狹窄、阻塞程度)
    腦頸動脈磁振造影(評估失智症風險、腦部組職及血管的健康)
    *可以搭配ApoE脂蛋白E基因分析、MRAD失智症磁振影像評估、IMR AD失智症異常蛋白檢測做完整且全面的阿茲海默症傾向分析
    DXA骨密度與肌少症檢查(預防跌倒與骨折風險)
    *骨質密度與肌肉量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流失,相較於Inbody分析體脂與肌肉時會受到諸多干擾因素影響,建議可以使用DXA做精準的骨質密度與全身肌肉量、體脂率檢測
    全脊椎磁振造影檢查
    現代人常常是久坐族、低頭族,姿勢不良、運動傷害等因素皆有可能導致脊椎神經壓迫,若經常出現脊椎僵硬、疼痛、手痠、腳麻、四肢感覺異常,建議可以全脊椎磁振造影檢查評估脊椎神經有無受到影響
    男性荷爾蒙檢測
    年齡增長會造成睪固酮下降,影響體力、情緒與性功能,更造成代謝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
    睡眠障礙評估
    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在老年男性中相當常見,對心血管與大腦健康影響甚鉅
    營養與維生素檢查
    包含維生素D、B12及鐵等,預防貧血與骨質疏鬆

▎打造專屬於你的健康藍圖
健康不是一場短跑,而是需要持續投入的長期投資。從30歲起,每一位男性都應當積極為自己的健康負責,這不僅是對自己,也是對家庭與事業的承諾。以下是我們為您詳細建立專屬健檢規劃的建議步驟:
1.根據年齡與家族病史篩選重點項目
2.選擇信譽良好的健康檢查機構
3.將健檢報告與醫師討論,制定追蹤計畫
4.每年定期檢查,調整檢查內容與生活習慣
您的身體是事業與家庭的根本。無論您正處於事業打拼的中堅、還是即將步入退休的準銀髮族,都別忘了給自己一份健康的保單。

健康檢查不是有做就好,而是做對! 讓我們一同展望2025年,從一次有意識、有策略的健檢開始,讓健康成為您一生中最值得、也最明智的的長期投資。

 

認識醫師

 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