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熱中暑及熱中暑的處置

急診醫學科 劉品醫師

近年來全球氣溫節節高升,入夏後台灣各地更是中暑個案頻傳。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,今年夏天午間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7度,體感溫度甚至高達攝氏42度! 民眾在酷暑烈日曝曬之下,除了做好紫外線防護、避免曬傷之外,更要小心預防「熱急症」的發生。

所謂的熱急症,是外界的高溫高濕環境加上人體內部的排熱不良而產生的緊急病症。老人、孩童、精神疾病、肥胖、熬夜、飲酒、缺乏水分、服用抗組織胺、抗憂鬱劑或利尿劑,這些都是熱急症的高危險群。依照其程度與特性的不同,主要可分為熱暈厥、熱痙攣、熱衰竭、熱中暑等。
1.熱暈厥(Heat syncope):濕熱的環境下長時間站立,造成姿勢性低血壓與暈厥現象,體溫通常不會明顯上升。
2.熱痙攣(Heat cramps):在高溫下大量飲水但未補充鹽分,導致體內鈉離子過度稀釋,引發肌肉(尤其小腿)痙攣的現象。
3.熱衰竭(Heat exhaustion):中心體溫上升合併有虛弱、噁心嘔吐、頭暈、頭痛,視力模糊等神經學症狀,常合併低血壓與濕冷蒼白的皮膚。若未盡速降溫處理,可能快速進展為熱中暑。
4.熱中暑 (Heat stroke):為最嚴重的熱急症,可引起多重器官衰竭,甚至死亡。中心體溫大於40度合併有意識改變、幻覺、講話不清、步態不穩、抽搐、昏迷。須注意雖然原則上熱衰竭者皮膚溼冷,而熱中暑則乾熱無汗,但常有例外,不可當成唯一判斷依據。

熱急症的預防之道
天氣炎熱時,應避免長時間在任何密閉環境內停留,尤其須注意不可把孩童遺留在車內。烈日直射下,車內溫度每分鐘上升1度,短短30分鐘就可造成致命的中暑。若要進行戶外活動,應選擇早晚較為涼爽的時段,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之間外出。出門時,最好穿淺色、寬鬆易排汗的衣物,並戴遮陽帽、撐傘,選擇騎樓、樹蔭等遮蔽路線。運動時,須隨時注意有無頭暈嘔吐等警訊,中途必須有適當的休息,並在感到口渴前預先補充含鹽的水份或運動飲料。

熱衰竭及熱中暑病患的處理
遇到疑似熱急症患者,勿任意給予任何藥物,應儘速將其移至陰涼通風的環境,把患者雙腳抬高,並脫除身上的衣物。意識清楚者可給予口服電解質溶液,或在1000毫升的水中加入半茶匙至一茶匙的食鹽給患者飲用。若四肢肌肉發生抽筋現象,可給予溫和按摩,切忌強力拉扯。若中心體溫(肛溫)高於攝氏39.5度,應向其全身噴灑冷水並以電風扇直吹,同時在頸部、腋下、鼠蹊部置放冰袋,並隨時更換,目標為降溫到攝氏39度以下。中暑患者隨時有生命危險,應立刻做初步處理並同時聯絡119,儘速送醫接受後續治療。

 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