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朋友受傷怎麼辦?四招家長必學急救法

 

急診醫學科 謝宜庭醫師

 

天氣逐漸變暖,進入戶外活動的旺季。兒童受傷是夏季常見的急診就診原因,以下列舉四種常見的兒童急救方式,希望提供家長們一點幫助。

🔺流鼻血:學齡期的兒童容易在氣候變化或小型外傷時流鼻血。發生時,切勿讓孩子仰頭,以免被血塊嗆到。正確方式是讓小朋友的頭前傾,按住雙側鼻孔至少10分鐘;也可用冰敷袋敷在鼻子和額頭,幫助血管收縮止血。如果沒有順利止血,須盡快就醫。

🔺異物梗塞:兒童具有探索世界的天性,常拿東西往嘴裡塞,造成意外。如果父母觀察到小朋友臉色脹紅變紫、呼吸急促,就可能是異物卡喉嚨。1歲以下的寶寶要用「拍背法」,爸媽坐著,讓寶寶向前趴在大腿上,傾斜45度,大力拍背把東西拍出;1歲以上的小孩則使用「哈姆立克法」,拳眼對準小孩肚臍及胸骨劍突之間,快速由內往上擠按上腹部,將異物擠出體內,爭取急救黃金時間。如果真的發生意外,請撥打119,消防員會快速前往協助。

🔺寵物咬傷:兒童在與動物互動過程中,有時會發生意外咬傷。到醫院前,應馬上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,減少細菌殘留;可做簡易包紮,但人工皮會封住傷口,容易引起化膿,不建議使用。台灣目前狂犬病只出現在山區的野生動物,因此,若在市區被流浪貓狗咬傷,不須接種狂犬病疫苗。至於大家擔心的破傷風感染,台灣的五合一疫苗裡就含有破傷風疫苗,兒童一直到小學畢業之前都無需再多打破傷風。

🔺頭部外傷:頭部外傷的程度是否嚴重,一般視撞擊的高度而定。兩歲以上的小朋友,撞擊高度在5公尺內,沒有明顯症狀的,爸媽都可以在家自行觀察。但如果頭部外傷發生後,兒童有昏倒、癲癇、嘔吐、行為異常等狀況,須盡快來急診就醫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年紀太小(小於兩歲)的小朋友,或撞擊時頭部先著地,頭部有明顯血腫者,也要特別小心,建議帶來給醫師評估是否進一步安排檢查。

兒童受傷時有所聞,懂得正確的急救方式,就能第一時間先處理,減少傷害造成的影響。

認識急診醫療團隊

 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