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ID-19疫苗開打!接種禁忌、副作用、特殊族群注意事項、怎麼吃增強保護力,一篇看懂

 

《50+》 文 陳莞欣  /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

編按:COVID-19(新冠肺炎)疫苗在台灣開始逐漸開放接種,民眾對於疫苗的疑問也愈來愈多。年長、身體虛弱的長輩可以接種嗎?有三高、慢性病的人適合打疫苗嗎?洗腎、服用風濕病藥物、癌症化療的患者呢?《50+》整理官方指引、諮詢醫師,關於疫苗施打需知道的事情,一次看懂。

 

隨著AZ、莫德納等COVID-19疫苗陸續抵台,民眾在下半年陸續有機會進行接種。大家對於疫苗,可能有各種問題:什麼時候輪到我?年長、有慢性病史、藥物過敏的人可以接種嗎?該怎麼預約?副作用會不會很嚴重?怎麼緩解?


《50+》參考指揮中心公告並採訪醫師,回答前述疑問。所有該知道的事情,一篇文章看懂。多一分瞭解,少一分擔憂。


▎一、接種順位

指揮中心公告7大類COVID-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與優先順序為:

1. 醫事人員
2. 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
3. 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
4. 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
5. 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
6. 75歲以上長者(具原住民身分者為65歲以上)
7. 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(包括:軍人、軍事機關及國安單位之文職人員、未執行防疫相關作業之警察、憲兵、國家關鍵設施必要工作人員、運輸及倉儲業者、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、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等)

後續可能視疫情及疫苗供應現況,滾動式檢討。

▎二、預約方式
以6月中開放施打的75歲長者為例,目前各縣市的作法不同,包括電話預約、網路預約、里鄰長通知、市府寄發通知單主動通知等。

行政院規劃中的「疫苗接種預約平台」,可從健保快易通App首頁進入,之後也會推出專屬App供民眾下載。預約網站1922.gov.tw已上線,未來將由指揮中心視疫苗數量、可擴大施打對象時,擇期啟用。此外,日後四大超商、藥局,也可預約接種,預約方式同口罩實名制。

▎三、疫苗簡介
目前台灣已開始施打的COVID-19疫苗為AZ、莫德納,兩者分別為「病毒載體疫苗」和「mRNA疫苗」,其原理、安全性說明如下:

AZ疫苗
利用重組的腺病毒作為載體,將目標蛋白之DNA序列帶入人體內。由於病毒載體本身不可複製,疫苗亦不含可複製之COVID-19病毒顆粒。故不會因為接種病毒載體疫苗而感染COVID-19。兩劑施打時間需間隔至少8週。

莫德納疫苗
藉由脂質顆粒包覆RNA,將目標蛋白之mRNA序列帶入人體。疫苗並無攜帶能製造新冠病毒的核酸,且不會進入人體細胞核,其所攜帶的基因片段亦不會嵌入人體的DNA,故不會因為接種mRNA疫苗而感染COVID-19。兩劑施打時間需間隔至少28天。

疫苗接種後,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。但需注意的是,接種疫苗後仍有機會罹患COVID-19。因此即使接種了疫苗,仍要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,降低感染風險。

▎四、誰可以/不可以打疫苗?特殊族群接種注意事項說明
有特殊慢性病、正在服用其他藥物、接受治療、年老體衰,到底可不可以打COVID-19疫苗?西園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唐雲華說明,各特殊族群的接種注意事項如下:

1. 年長者
年紀大的人免疫系統較虛弱,若確診COVID-19有高機率發展為重症致死,更需要疫苗保護,非常建議接種。且年長者因免疫系統老化,施打疫苗後出現不適感、副作用的機率通常較低,無需太過擔心。

2. 洗腎患者
洗腎患者如年長者,本身免疫功能較弱,感染COVID-19的風險為常人的5~20倍,確診後死亡率為常人的10倍,強烈建議接種COVID-19疫苗提升保護力。

3. 正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更年期女性
今年3月,指揮中心曾一度建議服用避孕藥與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者,暫緩接種AZ疫苗。但後來各國研究並未發現雌激素引起血栓的證據,故今年5月經專家諮詢小組討論後已取消此一禁忌。服用避孕藥、雌性荷爾蒙的女性,可安心接種。

4. 風濕病
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建議,只要疾病活性沒有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(不含例行住院治療者),都可接種COVID-19疫苗。已有報告指出,COVID-19疫苗不會影響風濕疾病活性。但若患者正使用莫須瘤(ituximab)等藥物,建議諮詢風濕免疫專科醫師,討論是否需調整藥物後再接種。

5. 正在進行化療、服用治癌藥物的癌症患者
美國癌症協會(ACS)指出,12歲以上、過往未對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的癌症患者,都可接種COVID-19疫苗。唯獨「正在進行或剛結束化療」的患者,建議暫緩接種。因為化療會使人體內白血球數下降、抵抗力變弱,影響免疫功能和疫苗接種效果。

此外,白血病、骨髓瘤、淋巴癌等血液癌症患者,通常會接受較高強度的化療及白血球增生劑治療。建議等中性白血球數目恢復後再進行接種。若接受異體或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者,建議至少3個月後再進行接種。

6. 曾確診COVID-19
指揮中心官方指引建議,無論是有症狀或無症狀感染者,都應接種疫苗。接種時間建議是發病日後6個月,並且符合終止隔離或治療標準後,再進行接種。

但過敏體質者,應於接種前告知醫師,由醫師評估是否接種。

哪些人不適合接種COVID-19疫苗?根據目前指揮中心所發布的官方指引,其實僅以下2種人建議暫緩施打:

A.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,或對於先前接種之COVID-19疫苗有立即的過敏反應。
如何確認自己是否對疫苗成分過敏?唐雲華建議,尚未接種過COVID-19疫苗的人,若先前曾接種流感疫苗後過敏,可先和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接種COVID-19疫苗。不過,對流感疫苗過敏的族群中,有部分人是對其佐劑中的蛋白成分過敏。目前市面上的COVID-19疫苗並未含有雞蛋成分。對雞蛋過敏者,仍可接種COVID-19疫苗。

而曾經接種過COVID-19疫苗、且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人,不建議第二劑再接種相同廠牌的疫苗。

B. 目前正在發高燒、急性感染發病的患者,暫緩接種。
唐雲華解釋,高燒、急性感染發病,代表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正遭受病毒攻擊。此時接種疫苗,相當於增加免疫系統的負擔。且疾病本身的症狀,也可能和疫苗的不良反應混淆。建議等病情穩定後,再接種COVID-19疫苗。

 

▎五、副作用與不良反應
接種COVID-19疫苗後,可能出現哪些不適症狀?根據指揮中心所提供的指引顯示,兩者的可能副作用與不良反應分別為:

AZ疫苗
接種部位疼痛、腫脹、瘀傷、疲倦、無力、發熱/發燒(≥ 38°C)、畏寒、頭痛、噁心、關節痛、肌肉痛、嘔吐、接種部位硬塊、淋巴結腫大、食慾降低、頭暈、腹痛、多汗、搔癢、皮疹。另有低於萬分之一的機率,可能出現罕見副作用「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」。

莫德納疫苗
接種部位疼痛、腫脹、疲倦、頭痛、肌肉痛、畏寒、關節痛、發燒、淋巴結腫大、噁心、嘔吐、接種部位紅斑、蕁麻疹、泛紅、接種部位搔癢。罕見副作用為顏面神經麻痺、臉部腫脹。此外,國外報告顯示有極少數年輕族群在接種mRNA疫苗後,出現心肌炎等不良反應事件。

唐雲華指出,疫苗的副作用通常在施打過後24小時內最明顯。從目前數據來看,接種AZ或莫德納後出現血栓、心肌炎等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非常低。他比喻:「大概相當於在平地被雷霹到吧!」,民眾無需太過擔憂。

但若真的出現嚴重不良反應,血栓的症狀是手腳疼痛、紅腫、瘀青,心肌炎則是心臟疼痛。若出現類似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


▎六、接種疫苗前的禁忌

如何使施打疫苗達到最佳效果?唐雲華提醒,打疫苗前有幾件事需留意:

1. 不要先吃退燒藥
先前有民眾會在施打疫苗前吃止痛藥,減少副作用所帶來的不適感。但最新研究顯示,打疫苗前先吃止痛藥、退燒藥,對免疫抗體形成有不利的影響。若施打疫苗後出現發燒、疼痛等症狀,再吃普拿疼即可。

他建議,若要減緩不適感,含「乙醯胺酚」(acetaminophen)的普拿疼是首選。這種藥物可直接從腦部阻斷疼痛的傳導訊號,迅速達到止痛退燒效果,副作用也不多。不適症狀強烈的人,也可服用普拿疼加強錠,藥效更強。

2. 不要抽菸、喝酒
過往已有大量研究顯示,煙癮和酒精濫用都會削弱免疫系統,且抽菸會使呼吸道更易受病毒侵襲,提高感染COVID-19的風險。

3. 不要吃容易使身體發炎的食物
精緻澱粉、精緻糖類、植物油、人工甘味、洋芋片等食物,容易使身體慢性發炎,降低免疫力,最好避免。

4. 保持充足的睡眠
充足的睡眠有助提升免疫力,相反的,睡眠不足可能使免疫力降低,讓接種疫苗後的暈針等不適症狀更加明顯。


七、接種疫苗後怎麼吃,提升保護力?

唐雲華引用美國功能醫學會(The Institue for Functional Medicine)發表的最新建議,有6種營養素可調節免疫力、降低病毒量和不適症狀,有加強疫苗保護力的效果。包括:

1. 維生素C
建議每日口服1~3g,常見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芭樂、奇異果、木瓜、草莓、彩椒、花椰菜、苦瓜、羽衣甘藍等。

2. 維生素D
建議每日攝取3000~5000IU。常見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蛋黃、乳製品、深海魚類、深綠色及紅黃色蔬果食物、木耳、牛奶等。另外,適度的曬太陽也有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。

3. 薑黃素
建議每日早晚攝取500~1000mg,常見富含薑黃素的食物有黃芥末、薑黃、咖哩等。

4. 槲皮素
建議每日早晚攝取1000mg,常見富含槲皮素的食物有蘋果、紅洋蔥、番茄、綠茶、葡萄皮、柑橘類水果、西洋芹等。

5. 鋅
建議每日攝取30~60mg,常見富含鋅的食物有甲殼類海鮮(蝦、蟹等)、紅肉、堅果、乳製品。

6. 綠茶
綠茶是很好的抗發炎食物,建議可每日攝取4杯。

不過,唐雲華提醒,上述營養素皆需要補充至建議劑量,才會看得出成效。除了原型食物外,也可適當補充營養保健品。不只施打疫苗後,平常就應注重飲食均衡,維持免疫系統健康。

▎八、接種後的觀察與通報
指揮中心建議,接種COVID-19疫苗後應該在原地觀查15分鐘,離開後也要再自行密切觀察15分鐘。而先前接種其他疫苗或注射治療後,曾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人,建議接種後在原地或附近觀察30分鐘,以便在必要時進行急救或啟動緊急轉送流程。

此外,COVID-19疫苗接種現場也會提供「Taiwan V-Watch COVID-19」的QR code 小卡。民眾接種疫苗後若有不適情況,可透過此系統回報,或至醫療院所由醫事人員通報。民眾接種後回報的資料,有助於指揮中心掌握國人接種不同廠牌疫苗後的常見不良反應、可能發生的不良事件。

但指揮中心也提醒,此服務不能提供個人醫療諮詢。無論有無回報,若接種後出現嚴重不適症狀,務必到醫療院所就診。

(此文為本院唐雲華醫師接受熟齡媒體《50+》專訪文,50+網址:https://www.fiftyplus.com.tw/articles/21688

認識醫師

 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