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惜生命  預防保健  創新醫療  享受人生

繁體 | 簡體

Generic selectors
Exact matches only
Search in title
Search in content

52歲的李先生,特勤保全人員,體能極好,一直有運動健身的習慣,左側鼠蹊髖部已經痛了一年多,這讓他困擾不已。他來就診時表示:「我一直以為是運動後的肌肉痠痛,原本只是隱隱作痛,今年6月開始越來越嚴重,直到疼痛到無法走路,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!」

9月在健檢的X光檢查中,醫師發現李先生左邊髖關節出現問題,承受上半身重量的股骨頭已完全壞死塌陷,就像蛀掉木頭,無法承受身體重量。李先生在11月接受了左側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後,恢復良好,術後當日可站立,隔天即可下床行走,一週後已重返工作崗位。

病程快速 半年內塌陷

髖關節是由股骨頭和骨盆上的髖臼組合而成,是人體最大的關節,負責承重工作,也是站立、步行、活動最重要的關節。而「股骨頭壞死」,就像不死癌症,是指股骨頭細胞沒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及養份供應而發生壞死坍塌,影響到關節功能,也嚴重影響到日常活動。西園醫院骨科關節中心主任王大翊醫師指出:『股骨頭壞死,在初期無明顯症狀,很多患者來找醫師時都為時已晚,股骨頭已呈現很大範圍的壞死;且它壞死病程極快,平均半年內塌陷,最後會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,才能恢復行動能力。如果任由其壞死發展,最後將嚴重致殘。』

男多女少 九成需置換

『為什麼股骨頭會壞死?這是當今醫學疑難疾病,至今成因還不明,目前知道長期使用類固醇、酗酒、潛水與股骨頸骨折是四個最常見的成因。』王大翊主任補充,臨床上,常見於30~50歲,是中壯年髖關節病變的常見疾病之一,且好發於男性;男女比例約4:1。雙側罹病的機率在五成以上,如果未能及時治療,九成的患者病況會惡化,最終發展至髖關節受損而需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。

及早治療 成效越好

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分為四期,王主任指出,對於第一及第二期的患者,可以用股骨頭核心減壓手術治療,治癒率超過五成,可達到早期治療,保留原生關節的效果;對於第三及第四期的患者,由於壞死範圍過大,則需要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,目前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技術成熟,患者術後當天即可下床,隔日即可使用助行器行走。王主任建議,患者術後要盡早開始進行復健運動,以縮短關節功能恢復的時程,且越早進行,復健成果越好。

四大徵兆:疼痛、僵硬、跛行、濕寒加劇

王大翊醫師提醒,因股骨頭壞死病程發展極快,及早治療治癒率越高,如果覺得髖關節總是持續疼痛,並出現以下徵兆,需儘快就醫並找出疼痛原因,不可輕忽。

1. 髖關節疼痛:
初期時站立疼痛躺下緩解,後期疼痛加劇,連躺下都會疼痛,從腹股溝到臀部都疼痛,寸步難行。

2. 髖關節僵硬:
關節活動受限。初期時盤腿、下蹲困難。後期活動上出現困難,難以站起身。

3. 走路跛行:
因患肢無法負重,會有踮腳樣走路。

4. 天氣寒濕加劇:
天氣寒冷時,髖關節痠痛、痛感加重。

網路掛號 看診進度 查詢 / 取消